-
【道中華】中國人的“江南記憶”,在這里
文化是時間的恒河,跨越時空的界限。盡管許多中國人從未到過江南,但他們心中卻有著一份屬于自己的“江南記憶”——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西湖岸邊的悲歡離合,西施范蠡的泛舟隱去,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哪怕相距百歲千秋,相隔萬水千山,江南就像文化中的印記,與國人相伴始終。
發布時間:2024-10-22 -
【道中華】中華文化在新疆的主體地位毋庸置疑
日前,“自由亞洲電臺”評論文章稱,新疆佛教文化主要受到外來的印度-希臘犍陀羅佛教文化影響,印度佛教的建筑風格影響了中國的亭閣式建筑,從而試圖將新疆佛教“去中國化”。而在莫爾寺考古成果如何解釋的問題上,出現了“漢傳佛教”和“印度佛教”之爭,恰恰就是這種“對立論”的體現。
發布時間:2024-10-21 -
【道中華】一個秦朝小吏的隸書,何以成為“書同文”的“加速器”?
正是抓住了這個文字演變的“風口”,秦朝書法家程邈的傳奇人生由此開始。相傳,程邈是秦朝的一名小吏,因罪被關進了云陽獄中。他度日維艱、空耗時光,暗自思量為何不奮力成就一番事業,以求赦免?
發布時間:2024-10-19 -
【道中華】各民族為啥都愛拜關公?
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的關帝文化產業園。關公在歷史上扮演著多重角色:他既是忠信義勇的“戰神”,又是治水降雨的“水神”,同時也是招財進寶的“財神”......歷經數千年,從東南沿海到雪域高原,關帝信仰已如水般滲入中國各民族各地域的民俗生活之中,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情感依托和文化符號。今天,“道中華”邀您一起來看看雪域高原的關帝信仰。
發布時間:2024-10-18 -
【道中華】一只鳥引發的戰爭
一千多年前,一只鳥扇動翅膀,把中國的北方攪得天翻地覆。這只鳥有魅力,有顏值,有本事,名字叫作海東青。故事的發生緣自一個飯局。請客的人是天祚帝,他是遼國的第九代、也是末代皇帝。
發布時間:2024-10-17 -
【道中華】原來是那向西吹了幾千年的風,滋養了幼年的李白
著名的“絲綢之路”將古代中國與世界聯系起來,使新疆成為多種文明的薈萃之地。早在2000多年前,新疆地區就是中華文明向西開放的門戶,是東西方文明交流傳播的重地,這里多元文化薈萃、多種文化并存。歷史上,中華文化在中國大地上枝繁葉茂的同時,還通過新疆——這一與中亞地區交往交流的最前沿,不斷向西發展傳播,對中亞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發布時間:2024-10-16 -
【道中華】隱藏在《木蘭辭》背后的民族交融
花木蘭的故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這是一個由鮮卑拓跋氏建立的政權。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北魏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春秋時期嶄露頭角的世兵制,在北魏時期得到了重要發展,是中國古代軍事制度發展的重要階段。
發布時間:2024-10-15 -
【道中華】清朝邊疆治理的一體化方案
邊疆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歷代王朝的邊疆治理中,“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均被奉為圭臬。縱觀整個清朝的邊疆治理,大體分為“因俗而治”和“修教齊政”兩個階段。1644年清朝定鼎北京后,奉行的是“因俗而治”思想和實踐,把邊疆地區統合進來;入關70年后,疆域逐漸穩定,又以“修教齊政”思想和實踐,對邊疆地區進行“一體化”治理。
發布時間:2024-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