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中華】萬萬沒想到!這三大“歷史名場面”竟齊聚遼代壁畫?
契丹在文學藝術、服飾飲食等方面汲取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其中,遼代繪畫堪稱中國古代北方草原文化中保存最為豐富、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之一。
發布時間:2025-02-25 -
【道中華】貴州安順屯堡人穿的是不是明代漢服?
“這里是被世人遺忘600多年的明朝人,他們至今還保持著600年前的生活樣貌,穿著明朝的漢服,說著明朝的官話。”這是有些人對貴州安順屯堡的評價。一直以來,關于屯堡人穿的是不是明代漢服,存在著不少爭議。
發布時間:2025-02-24 -
【道中華】61尊神秘石像,藏著大唐盛世的千年密碼!
關中十八陵,全稱“關中十八唐帝陵”,指的是除昭宗和哀帝兩位末代皇帝外,位于關中地區渭水北岸富平、蒲城、三原、涇陽、禮泉和乾縣六縣的包含武則天在內的十九位唐朝皇帝的陵寢。
發布時間:2025-02-23 -
【道中華】50歲,來一場奇絕的萬里游!
四百年前,一個名叫徐霞客的年輕人,站在科舉功名與山水之間,毅然選擇了后者。他脫下長衫,換上草鞋,在那個沒有GPS定位和高鐵的年代,翻山越嶺、涉水穿林,用腳步丈量著中華大地的每一寸土地,踐行著“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少年大志。
發布時間:2025-02-21 -
【道中華】唐詩中經常出現的“吐谷(yù)渾”,最后去哪兒了?
在唐代邊塞詩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吐谷渾”這個名字。可見在唐人眼中,吐谷渾是驍勇善戰、實力不可小覷的部族。
發布時間:2025-02-20 -
【道中華】一次偶發交通事故引出1800年前的漢藏交融故事
二十年前的一天,一輛載重卡車從西藏阿里噶爾縣故如甲木寺門前經過時,突然發生劇烈顛簸。司機直覺感到可能壓塌了什么東西,便立刻下車查看。
停車后,司機發現車輪碾過處塌陷出一個大洞穴。寺院僧人隨即趕來,謹慎地對塌陷區域進行了發掘清理。
盡管當時沒有考古隊伍參與,但此次發掘卻發現了一處高等級墓葬——故如甲木墓地。
發布時間:2025-02-19 -
【道中華】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那些美麗的邂逅
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當我們走進歷史深處,回望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和發展的脈絡,以及一次次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美好相遇,便呈現在眼前。
發布時間:2025-02-18 -
【道中華】記住!從來沒有什么專門的“回語”
近期,網絡上有人稱回族使用“回語”,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且易混淆視聽。我國的民族語言中從來就沒有所謂“回語”,回族歷來通用漢語,這也是回族一個顯著的特點。可以說,漢語對回族的形成起到強有力的紐帶作用。
發布時間:2025-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