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11日,以“出版的數字化與全球化:新的出版科學”為主題的第21屆國際出版學術研討會在日本東京舉辦。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出版界、教育界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共同探討國際出版業的形勢和未來。
中日韓三國在編輯出版領域內長期的學術合作,不僅促進了三國文化的交流和傳播,也為全球出版行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今年恰逢日本出版學會成立55周年,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希望能夠從彼此的學術創新和經驗介紹中汲取營養,共同推動全球出版業的創新和發展。
國際出版學術研討會自199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已經成為中日韓三國之間展示編輯出版學術成果、加深友誼交往的重要平臺。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徐雁龍、北京印刷學院副院長陳丹和日本久留米工業高等專門學校綜合科目(文科)副教授常木加奈、韓國東西大學媒體內容系教授李完洙等嘉賓發言。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還田、副秘書長朱琳君參加研討。
研討會上,中國出版機構向信息內容提供商、數據加工與處理專業服務機構、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機構轉型的實踐與經驗,得到日韓學者普遍關注。日本將各種資源、資料數字化整理并保存,以多種方式供大眾利用的“數字檔案”,在促進學術研究與出版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彰顯。在韓國,AI技術正廣泛用于出版業多個領域,給選題策劃、讀者需求預測、出版業務輔助、出版傳播和發行策略等各個領域帶來新機遇。與會者在交流中認為,在數字化浪潮推動下,出版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數字化不僅改變了出版的形式和內容,也重塑了出版的傳播方式與消費模式。全球化為出版業帶來了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多元化的市場,希望中日韓三國出版界加強交流合作,為全球出版業繁榮發展貢獻力量。